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将城市更新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以加快
城市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未来五年,城市地下管网建设、
老旧小区改造等将成为重中之重,预计投资需求约4万亿。国家发改委将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城市更新新模式。

\n
近年来,城市发展的重心逐渐转向了存量更新,而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在加快布局这一领域。预计未来五年内,城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将会全面铺开,总长度接近60万公里,需投入约4万亿元。这无疑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将通过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项目开工建设,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
方案明确指出,政府将优先支持涉及重大公共安全和重要民生保障的城市更新项目。这包括老旧居住区的改造、安全隐患的消除,以及城市交通设施的提升等。到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债及特别国债资金将超过4700亿元,集中用于城市燃气、排水等基础设施的改造。2025年,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力度也将不断加大。
城市更新不仅是对基础设施的简单修整,更是对城市功能的全面升级。在此过程中,政府的资金投入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形成一个多方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局面。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力量,国家发改委将继续探索创新融资模式,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新局面。这种新模式不仅能够解决当前的城市更新难题,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城市更新不仅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的资金运作,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城市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城市更新带来的最直观变化就是生活环境的改善,这也是政府和市场合力推进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