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关注:存量房收储进行时:近60城表态。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存量房收储的队伍。这一政策被视为提振楼市信心、增加保障房供应的创新举措。尽管收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5折以下的收购价格已经成为共识。文章探讨了全国各地收储进展及其背后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从今年517楼市新政提出“回购商品房用于保障房”以来,全国多地纷纷启动存量房收储计划。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超过80个城市宣布支持国有平台企业等收购商品住房,用于保障性住房、安置房、人才房和周转房等用途,其中至少36个城市已经发布了征集房源的公告。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新常态,部分房企面临卖房难、资金回笼慢的问题,政府下场回购商品房被看作是一项创新的救市措施,不仅能提振楼市信心,还能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供应。
不过,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很多房企认为,政府收房的价格一般是市场价的五折左右,而且对配套设施和地段有严格要求,这让一些房企宁愿自行销售也不愿与政府交易。然而,对于资金流动困难、急于出手的房企来说,尽管有所亏损,这个定价也可以接受,因为可以快速回笼资金。同时,各地的收储政策和具体细则也有较大的灵活调整空间,以扩大房源范围,加快收储进程。
截至目前,虽然表态收储的城市多达几十个,但真正公布已完成收储甚至已转化为保障房投入运营的城市还是少数。包括郑州、济南、重庆、福州、青岛、天津等城市,它们已经有了实际进展。特别是郑州和济南,加快了收储步伐,成为当前收储量最大的两个城市。某种程度上,这些城市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从整体来看,存量房收储政策的实施无疑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一次重大尝试。它不仅缓解了一些房企的资金压力,还有效增加了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尤其是在当前楼市预期较弱的背景下,政府下场收购商品房,为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但政策的实际落地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难点。首先,政府收房的价格较低,很多房企宁愿自行销售,也不愿按政府的低价成交。其次,各地收储房源的要求相对严格,比如面积限制、地段要求、配套设施等,这使得符合条件的房源数量有限。再者,很多城市要求收储整栋未售房源,但实际上很多房源已经部分出售,这也限制了收储的范围。
尽管如此,政策的灵活性和调整空间仍然很大。一些专家建议,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解决分散房源的管理问题,把分散的房源进行拼凑式管理。同时,在户型面积上也不必严格限制,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此外,还可以在租金、购房补贴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吸引更多人入住保障性住房。
总体来说,存量房收储政策的实施仍需各地不断探索和调整,以找到最佳的操作模式。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相信会有更多城市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为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