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成家立业,中国古代的说法:男人先成家就算成年人了,这时就要工作养活家人。古人云:30而立,用现在的话说也既是心理成熟了,家庭稳定了,事业也初见其效了。
但是,我们现在的80后在这个时期也都相继步入了这个阶段。30而立?你立了吗?在我们的前半生中,一直是被处于抛弃的边缘。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在这个时代,30再难立!
李强,1981年出生,这是不折不扣的80后的中坚力量。33岁也正是而立之年。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从上学到工作,从没有赶上什么好时候!
我的人生经历虽然没有父辈以及爷爷辈生活条件那么苦,但我感觉比他们更苦!苦的是心酸!苦的是无奈!苦的是个i怨恨自己的无能为力!
九几年上小学,还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上学还是要交学费。出身农村,村里面因计划生育小孩少,就合并到镇上上学。家里哪里有什么自行车,去全都是靠跑几公里路去上学,天气不好,也就不去了。那时候多想交通方便一些,少受些跑腿之苦。
没等我们毕业几年,自行车也就逐渐普及,再看小学生,也基本上是被家长带去学校,放学也就在接回来。
上中学那会儿,学习任务紧,大多也就是住校。背去一袋子小麦换成饭票,每天凭票吃饭。依然记得,教室内不让吃饭,不管是下雪还是下雨,大家也就是蹲在教学楼的屋檐下围在一起吃饭。那时多想有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餐厅。
然而,我们刚毕业没两年,学校餐厅已然大变样,除了有大餐厅和就餐卡,学校好多了好多的小灶。和外边饭店几乎没有差别。
高中是我至今想来,最为快乐的日子。我们努力的想考进大学,是因为我们毕业之后就可以分配工作。我们终于过上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清闲工作。
可是到头来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哦,开放市场,自主就业。说好的分房子也自然没有了。
到了30岁的年龄我们依然坚守在北上广一线城市。但是像我一样决多多数小孩都是在老家上学。我们很难承担起大城市高昂的生活费+小孩学费+高房价。我们此刻想回农村,却已然找不到归路!陌生的面孔,陌生的道路,陌生的城镇。我们彻底丢失了自己的跟。
我们想要留在城市,却也依然留不住。高昂的房贷压力,让我们心神难受。逃离北上广,手机我对自己内心的一种暗示,可我们逃离北上广,终究还能去到哪里?
80后被牺牲的一代,高房价融不进的城市,高彩礼回不去的故乡。我们无根的活着、似蒲公英一样随风漂浮,落地生长然后继续随风漂浮。
网友热议:
@大橙子:国家欠我们80后一个道歉
@鲁兹名:70后多爽,各种分配,各种资源。最吃苦的是60后,70后大多坐享其成。80后各种苦逼,90后又是各种顺利。
@陆克难安:80后我们这一代人,现在都过得怎么样?成功的咱们就不说了。大多数身背各种压力,来自日已年迈的父母的压力,来自孩子生活工作补助的压力,来自自己房贷的压力。
@茗岸襗:不说了。出生在54年,全都经历过,我去哭一会儿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