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项目 > 正文

丨建筑师是如何评说“拆围墙”这件事的?(上)

房天下  2016-03-03 11:40

[摘要] 这几天,关于新政的讨论可谓炸开了锅。封闭式住区VS开放式住宅,两大阵营各执一词。作为在设计一线的建筑师,新政的出台直接关系到日后具体设计方案的实际操作,所以他们应该更有话要说。小编特别采访到三益中国三位设计大牛,来听听他们对于新政的出台又有什么特别的看法。

这几天,关于新政的讨论可谓炸开了锅。封闭式住区VS开放式住宅,两大阵营各执一词。作为在设计一线的建筑师,新政的出台直接关系到日后具体设计方案的实际操作,所以他们应该更有话要说。小编特别采访到三益中国三位设计大牛,来听听他们对于新政的出台又有什么特别的看法。

本期对话嘉宾丨三益中国设计总监杜蔚女士

新政一出台,很多专业人士便提到了《马丘比丘宪章》。其实上世纪70年代的《马丘比丘宪章》就已经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综合生活、工作、休憩和交通这四项基本的社会功能,而规划就是为了解决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当把城市划分为各种分区域组成部分的做法,导致了规划往往追求分区清楚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没有考虑到城市居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批判那种把城市里的建筑物变成孤立的单元的做法。城市应该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的环境,而不是不同功能区的生硬拼接。

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需要合理更新的阶段,特别是在大城市,土地紧缺、公共空间有限、绿地缺乏、城市道路结构不完善、交通压力大…..等诸多问题让城市的宜居性一再降低。国家现在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政,无论是街区制、窄马路密路网,还是装配式建筑,还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健全公共服务设施等,都是为了推进城市朝着更加健康宜居的方向发展。

比如街坊式的设计可增加交通道路,道路不宽但路网密集,交通通畅,避免车辆与行人拥挤在干道十字路口等待穿越;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优化路网结构,促进城市土地的节约利用;提供更多的停车泊位小区和大院绿地也可以成为公共绿地,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公共活动和交往空间。新政的出台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深层意义还是让城市变得更为人宜居,关注点应该在人。

当然很多问题是相辅相成的,比如今后土地出让是否也不再是一大块地,而是按照街区式的规划理念合理划分成多个小地块;规划层面对于控规的调整等。现在出台的这一意见还只是指导性原则,大家现在普遍关心的利益、安全等问题,比如现在住宅小区规划红线内土地所有权属于全体业主,也包括道路和绿地,它们的的使用权和 权应当归全体业主,若要开放,势必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已建成小区开放部分道路后,如何解决临街的安全、噪音等相关问题,如何补偿业主等。目前的意见仅仅提出来要做什么,但是怎么做、如何做,随之应该伴有一系列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出台,让它能够逐步落实。

从操作上来讲,觉得也应该是一个逐步打开,示范先行的过程,不应该一刀切。比如可由机关、政府等公共单位牵头,进行试点实验,率先进行围墙拆除,做好示范作用。上行下效,则效果可期。也可以在大城市局部交通压力过大、公共空间匮乏的区域做少许试点,合理规划设计后拆除部分围墙、开放一些内部空间,同时在此过程中探讨如何更好地解决利益、安全等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当试点空间实施反馈良好,相关政策法规也相应顺序出台后,再逐步推广,让大家逐渐意识到一个开放的、综合的城市环境带来的各项益处。

2.就您所知,国外有没有类似的案例?

在美国时看到一般建筑都没有建设围墙的概念,住宅建筑一般都是沿街而建,不像中国那样有着划分明确的住宅小区的概念,通常只是一个地理区域上的概念。美国的小区有没有围墙,其实不同地方的建筑有不同的做法,至于房子需不需要围墙,应该取决于房屋所有者。在拉斯维加斯曾经去朋友家做客,他原来的房子所在小区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到开放式,房子临路而建,前院是草坪,大门对着房子前的道路(道路宽度类似我们小区内的组团路),而带泳池花园的后院为家人放松休闲的地方,通过栅栏与邻居隔开,增加私密性。但他另一处新买的住宅确是有围墙的,有些类似我们的别墅小区,在小区内各家的房子仍然是前院开放,后院相对私密封闭。但是美国这种做法也是跟相关法律对私人财产的保护紧密相关的,美国的建筑没有围墙,但是有一系列的安保措施,临路的住宅几乎家家都有带摄像头的智能家庭安防系统,系统启动后一旦陌生人闯入,警铃响起,若几内没有按下密码采取措施,售卖家庭智能安防系统的公司会马上打电话给房主,以确认是误会还是有危险;一旦是后者,便直接报警。此外,美国宪法允许民众拥有武器的权利,就是保卫自己安全,维护自己利益不受侵犯。

中外国情不同,住宅小区的管理方式也不一样。关键还是怎么去执行,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完善法律制度和管理方式,从而带给人们内心一份安全感。

3.未来,在具体案例中您会有什么创新与突破?

作为建筑师,今后的项目设计中,首先还是要遵循上位规划,规划细则应该会有针对性的条款。其实全部的围墙都打开是否有必要还待商榷,个人认为有可能的应该是以小街区的方式进行过渡。比如成都在去年9月就提出了“大成都建小街区”的概念,从2015年12月起,包括中心5城区和高新区、天府新区等在内的九大片区,将按照“窄道路、密路网”的标准打造成一种开放式的街区模式——街区单元尺度不宜大于200米×200米,街区单元规模约50亩左右,道路网密度宜不低于10km/km2,道路宽度宜不大于25米,公共交通方面,实现公交站点半径300米基本满覆盖。这种“小街区规制”个人认为既对生活在小街坊内的住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对于周边大区域环境,又适度增加了城市开放空间和绿地,加密了支路路网,在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基础上更符合当前人们的居住习惯和心理需求。这样可能会要求建筑师既要加强小街区内精细化、小尺度的空间设计,同时也要注重街区与城市界面交接的设计过度和处理,让街区以安全、开放又优美的形象面向城市。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