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开放小区,实现“诗意地栖居”

郑州晚报  2016-02-23 07:47

[摘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文件内涵丰富,“干货”很多,引人瞩目的,可能还是“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文件内涵丰富,“干货”很多,引人瞩目的,可能还是“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这对城市未来的影响,丝毫不逊于当初小区的出现,很有可能对城市结构和城市功能带来根本性变革。兹事体大,议者如云。

A

开放小区,“留得住乡愁”

谁都知道,城市是人的集合体,可在事实上,现在却成了房子和小区的集合体。对于高楼大厦和封闭化小区带来的问题,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有着详尽的描述。解决之道,就是以街区代替小区,以融合代替割裂,通过文化功能的创造和提升,实现“诗意地栖居”。这部书被誉为颠覆之作,影响了很多城市的建设。

街区小区,两个概念。相对于小区的封闭性,街区更强调文化性、社会性、方便性,更体现“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房为本”。很多人强调街区带来的交通改善,这其实只是好处之一,甚至不能算是主要好处。从问题导向出发,街区与生俱来的文化气质,是对“陌生人社会”的一种修复,更能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我们成为“有乡愁的人”。

一种理念的更新,常常不是对过去的完全抛弃,而是思而后行,是一种扬弃。指出小区问题,不是讲小区一无是处。在小区迈向街区的过程中,小区已有的功能,经过检验的功能,不仅不能放弃,还要发扬放大,有新的发展。也就是说,相对于小区,无论安全,还是绿化,以及其他,街区只能更好,不能变差。放之四海,很多实现街区制的国家,难道环境很差,问题突出吗?

乡愁是对成长的一种文化记忆,远远不仅是乡村,城市建设也要“留得住乡愁”。很怕有一天,现在的孩子长大了,提到儿时只存孤立和坚硬的符号,而没有活生生的人和事。如果我们生活的小区,能被一个个文化街区代替,自然也就“留得住乡愁”。当然,小区变街区,路还很漫长,特别要防止“新问题跟着旧问题来”,但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实是方向所系,应该形成共识走下去。

B

推广街区制不等于简单“拆院墙”

推广街区制的难点是如何处理当下的住宅小区,对此意见提出“住宅小区要逐步打开”,这是网友关注和热议的焦点,一些网友提出了担忧,坦率地讲,这是意料之中的问题,毕竟小区制由来已久,作为一种状态,契合着固有文化心态,小区独立性带有小集体的归属感,转变观念非一时一日;作为一种供给方式,承载着公共服务的基本保障,包括物业、治安等安居的基本要素。

以此而言,须强调的是,推广街区制并不等于简单“拆院墙”,至少应该拆除“三重篱笆”。

一是心理樊篱。文化观念的转变需要周期,不可能一朝一夕,不宜操之过急,需要街区制在新建住宅中得到落实,并显示出共享的优势。二是服务樊篱。小区封闭的管理给人感觉更安全,需要的安保和物业也会比较少,打开会公共管理需要有效接管和配套,打开后的安保、物业等服务是“公进民退”的过程,这也需要城市的治理与街区制相适应,保证住宅小区打开服务机制从马路延伸进楼栋前,保障居民的便利感、安全感不受损。三是权益樊篱。小区打开实质是小区私有资源拿出来城市共享,打开要尊重和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应在求取私域和公域的公约数的前提下,通过协商和回购的方式,从居民手中收回用以开放的共享的道路与设施。

总之,推广街区制,逐步促进小区打开,并不是建设城市的单一手段,而是完善城市治理的方式,应该立足于理念、服务、法治的体系下,整体联动,系统推进。

管理部门要及时跟上服务

公众号地产报:现在,我们的国家已是大国崛起,我们的国民是否更应该培育自信的大国心态?如果我们总是乐于用围墙把自己封闭起来,那么我们的心是否也会慢慢封闭?那个造长城的时代,或者那个“寸板不许下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一个大国的国民,不应该恐惧没有围墙的生活。正如《马丘比丘宪章》在“住房问题”的章节中所写:“在人的交往中,宽容和谅解的精神是城市生活的首要因素……”

@jpruby:太赞了,一个个封闭的小区太浪费资源,好好的路要让人绕很大的弯,墙打开就通畅了,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以前某市的破墙透绿工程就深得人心,让阴森的小区得以见光透明……看到有人反对,可能还需要细化,但这个政策赞。

@NSNS2009:这样做就对了,国外的住宅没有封闭式的,节约了很多空间,中国的土地更金贵,不应该画地为牢。

@萧萧易水2011:早就该改了,现在城市交通状况的恶化,封闭式小区有极大责任,严重占用、分割了城市道路资源。

一个大国的国民不应该恐惧没有围墙的生活

■网友声音

@茶米兔:比较担心安全和配套设施不足,老人小孩到哪里去活动?车辆穿梭在小区中,如何保障安全?希望在开放过程中重视这些问题的解决。

@空谷s:开放小区,管理部门要及时跟上服务,让民众真正感受到街区制的优越性。

■延伸阅读

城市规划的国际共识

1977年,一群城市规划师相聚在秘鲁印加文明遗址——马丘比丘(MachuPichu),签署了一份新宪章,重点批判了那种“把城市里的建筑物变成了孤立的单元”的做法。有围墙的封闭式住宅区,正是《马丘比丘宪章》所批判的做法。

次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认可了《马丘比丘宪章》,并且用它取代了1933年的《雅典宪章》。前者是对后者的猛烈批判,具有极具前瞻性的眼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