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南京宝马案”真相不应“烂尾”

  2015-10-27 08:33

    □奕钧

    6月20日,南京市区一辆飞速行驶的宝马轿车闯红灯引发惨烈车祸,导致两人当场死亡。事发时肇事宝马轿车的速度达到了195.2公里每,是事发路段限速的三倍还多。据央视报道,根据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检测,并未在现场遗留的白色粉末中发现常见毒品成分,毒驾之名得以解除。

    “南京宝马案”沸沸扬扬,从初被怀疑酒驾、毒驾,到质疑肇事者被顶包,再到对9月6日肇事者被鉴定为“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结果的质疑,这起惨烈的车祸发生之后,质疑声从未平息。几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谜一样的“南京宝马案”仍然迟迟看不到真相,如果不是央视此次旧话重提,除了网络上不时可见关于“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调侃,很多人似乎已经淡忘了这次惨烈的车祸。

    沉寂数月之后,央视在新的报道中披露,根据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检测,并未在事故现场遗留的白色粉末中发现常见的毒品成分,毒驾之名得以解除。事故发生之后,肇事车辆中的一包白色粉末状物品备受关注,包在锡箔纸里面的白色粉末使人浮想联翩,然而,后续的调查却令人大跌眼镜——这包白色粉末先是被认定为“面粉”,随后又被确认为“玉米粉”,终被确定“未发现常见毒品成分”。毒品对于普通人来说难得一见,不过,多数人都对面粉、玉米粉并不陌生,一包白色粉末何以前后被作出了两种认定?更令人费解的是,无论是面粉还是玉米粉,以锡箔纸为包装都着实显得过于另类。

    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对遗留在现场的白色粉末进行检测,至少说明了两种情况:首先是,“面粉”抑或“玉米粉”的说辞,并未经过专业检测。那么,警方当初为何急于在通告中确定这些白色粉末的属性呢?到底是工作不够细致严谨,还是另有隐情?其次是,“未发现常见毒品成分”不等于不存在“罕见”毒品成分,在物品成分没有终认定之前,毒驾的嫌疑显然不应完全解除。

    比这包神秘的白色粉末更值得关注的内容是,“南京宝马案”持续至今,当地警方在挤牙膏式的调查中依然在做排除法,姑且不论这些被排除的选项是否经得起推敲,关于此案何时才能有一个全面客观的综合认定?挂一漏万的调查方式,如何让人相信恶劣的事故不会遭遇更加恶劣的“烂尾”?

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