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集中建设与分散建设相结合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新华日报  2015-04-09 16:49

[摘要] 为被保障人群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社会交往空间,为民众融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和主流社会以及获得各种公共服务,享受公平的“居住机会”,应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新城区发展的总体规划,从城市规划、城中村改造规模、贫困人口需求住房量、拆迁安置房屋需求量等多角度综合考虑,确定集中建设或者分散建设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针对这种特性,中央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概念,要求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并做出我国经济发展进行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以新常态理念为指引,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兼顾统筹,与过去相比要求更高、标准更高、难度更大。作为实现中国梦之一的安居梦,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更需要适应这一新常态。笔者试以南京市“十二五”期间统筹建设的四大片区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实践为载体,对新常态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进行思考。

一、“运动式”保障房建设模式的反思

近些年来很多城市搞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旗,大搞城市扩张,搞新区、新城建设。其中,作为硬性指标的保障房项目,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的主角之一。基于土地成本因素的考量,各地区一般都将保障房项目的选址集中在了城乡结合部,而将一些主城区棚户区、危旧房拆迁后集中收储换取更大的土地。新城、新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区域基础建设方面,而政府往往期望通过小限度的资金投入并换取新城、新区大限度的土地。在这股城市扩张热潮中,保障房成为批进驻这些新城、新区的政府投资项目。在一个个保障房小区交付,完成了安置任务后,必要的教育、医疗、养老、社区服务、市容城管、交通出行等配套设施往往被忽视或滞后建设,由此带来了入住百姓抱怨和属地基层政府部门管理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

(一)政策性规定保障性住房交付时间及建安造价指标,导致项目建设工期紧,任务重,过程管理不够精细,保障性住房交付后,群众对房屋质量、小区居住环境满意度不高。

(二)保障性住房建成交付后,短时间内大规模居民集中入住,而其中又多数为生活困难人群,加剧了低收入群体的空间聚集,强化了社会各阶层的居住分异,容易导致贫困过度集中和社会分割问题,为保障房片区当地政府的社会管理带来空前压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