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城市改造让老建筑朝不保夕 郑州建筑何时"不短命"

大河报  作者:辛渐  2010-11-10 08:48

[摘要] 2000年3月,郑州为了改造东西大街,打造当时中原最大的商业地产街区,十分果断地将包括100多年历史的魏巍老宅在内的许多老建筑拆除。如今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拆除工作的亚细亚大酒店,作为当年的地标建筑,如今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

2000年3月,郑州为了改造东西大街,打造当时中原的商业地产街区,十分果断地将包括100多年历史的魏巍老宅在内的许多老建筑拆除。如今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拆除工作的亚细亚大酒店,作为当年的地标建筑,如今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如果说相比欧洲,中国缺少百年建筑,那么相比北京、上海,郑州能够数得出来的老建筑更是微乎其微。

城市改造让老建筑朝不保夕

11月4日,记者从郑州亚细亚大酒店旁边经过到火车站坐火车时,发现这座昔日辉煌一时,曾经代表着郑州商贸城建设制高点的典型符号、标志建筑已经被拆得差不多,据了解其原址上拟将建五星级酒店。亚细亚大酒店1992年12月28日开业,鼎盛时期,郑州酒店行业有句话,东有国际(国际饭店),西有杜康(杜康大酒店),中间有个野太阳(亚细亚的标志为野太阳)。它只经历了短短18个年头,就寿终正寝,落得个被拆除的下场。

近些年,面对一座座老宅(楼)轰然倒地,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小街小巷变成一条条宽敞明亮的大马路(街)。老城区改造,城中村改造,一座座老宅(楼),一条条小街小巷,逐步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随着岁月的变迁,这些老宅(楼)、小街小巷很快被人们淡忘,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

很多人在从欧洲国家旅行后,发现中国很多城市能够代表城市记忆的老建筑太少,幸运保留下来的,洋楼、教堂等西方建筑也远远多于中国建筑,不少人认为是中国建筑质量不好,保存不了那么长,其实这是一个大大的误区!最主要原因应该是近20年来受利益驱动和政绩工程的影响,而大量搞出的拆迁改造。如果能把一些城市老建筑重新加以修缮并和其周边规划相适应,让一座座老建筑以“故居”“民居”等形式存活下来,并作为郑州一处处旅游景点,前往的旅客一定不少,一座城市的厚重和文化也会较好保留下来。

其实城市搞房地产开发与保护老建筑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去过杭州南宋御街的人们一定对这里开发与保护的和谐场面记忆犹新,一条条石板路作为主线,道路两边老建筑与新建筑相处得很好,甚至让人分不清哪里是保存完好的老建筑,哪里是修旧如旧的老建筑,哪是新开发的建筑,这座城市的历史和血脉向人们清晰地展示出来,每天吸引着国内外许多游客和本地市民,大家流连忘返,驻足欣赏,为什么?是老街区自身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足以吸引着大家,如果把老建筑简单地全部拆掉,拔地而起一些高楼,相信这样的拆迁改造不会受到本地和外地人的一致认同。

曾5次下达制止令未果 郑州 最“牛”违法建筑被破拆

西安网友曝光"楼挤挤"看买房要远离的几种建筑(图)

惊爆房地产行业建筑成本 看看开发商暴利内幕(图)

惊爆房地产行业建筑成本 看看开发商暴利内幕(图)

城市老建筑为何短命

在一些城市管理者和开发商看来,很多老建筑位于城市,占据了很多商圈地块,这些地块的卖价很高,只能“拔掉”。相对于形象工程带来的政绩,在近年来土地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拆迁置换出土地带来的卖地收入,更让人对时间不长的建筑“痛下狠手”。另外多数短命建筑的背后,都有房地产开发者的身影。以当年的东西大街改造为例,二七塔以东是郑州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仅有的一些百年记忆,在这里除了城隍庙、文庙外,还有许多老房子,它们从文物定级上,还称不上保护文物,也没有太多文化的含义在里面,表面看保护的意义不大,加上它们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似乎到了非拆不可的地步。但如果从城市历史的角度看,它们就是郑州的一圈圈“年轮”,它们就是老郑州的永远记忆。全部保护下来不现实,有选择地保护、修缮,让其以健康的面貌生存下来,应该是造福所有市民的功德之事,这件事的意义不亚于建设几幢高楼,拓宽几条马路。

郑州除了丰富的地下文物和少量的地上文物,人们总感觉能够张口介绍给外地人的老建筑,城市老记忆太稀少,可圈可点的城市故事讲不出来,不是市民不了解,而是保留下来的太少。曾经繁华似北京王府井、南京夫子庙的百年德华街,它过去曾经是什么样?热闹得如北京天桥的老坟岗,它的音容笑貌在哪里?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的火车站是什么模样?这些我们都无法告诉城市的观光者和后来者。

“城市老建筑短命,除了建筑质量、建筑使用年限、对老建筑的保护意识不强等因素,在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上急功近利,重速度、轻质量;对政绩工程和GDP的盲目崇拜;加上开发商的商业利益。三者相结合,造成目前大量不该拆的房屋大量被拆除。也是城市缺少老建筑的重要因素。”一城市的房地产协会会长如此说道。

“我们中国当前百年建筑缺乏,不论是建筑质量问题,还是卖地利益的诱惑,都是当前物欲横流缺乏内涵底蕴的一种表现,浮躁了的大家只会去疯狂追捧最潮的东西,而抛弃那些古老的建筑。”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房地产研究相关学者认为。

曾5次下达制止令未果 郑州 最“牛”违法建筑被破拆

西安网友曝光"楼挤挤"看买房要远离的几种建筑(图)

惊爆房地产行业建筑成本 看看开发商暴利内幕(图)

惊爆房地产行业建筑成本 看看开发商暴利内幕(图)

质量不是问题,缺的是保护意识

有关机构曾统计过,国外100多年的住宅都还能使用,而我国住宅寿命平均只有30年左右,不少20多年的住宅就因为质量或者规划调整等问题而被拆迁。每一座老建筑面临被拆除命运时,都能够轻松找到拆除的理由。保护老建筑困难的不是建筑的质量,而是保护的意识。

老郭是位资深建筑商,谈及房子的建筑质量,他认为从若干年前,就不可能出现拿自己命运和前途做赌注,而偷工减料,搞豆腐渣工程的人,因为现在的建筑质量追究是终身制,建了不合格房子永远逃脱不了干系,背一辈子的思想包袱。加之设计部门的高标准设计,监理机构的严格监管,所以从长远来看,一座城市对老建筑的保护不是能不能做到,而是愿意不愿意。真正树立了保护意识,愿意保护,我们的房子存在70年,100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不成问题。

城市为什么要搞拆迁?广州大学建筑节能研究院院长周孝清教授表示:“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有些是因为城市的规划发生改变,原有的建筑不符合新的定位和功能需求,必须拆除。另外,‘为拆而拆’也并不少见。”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称:“很多人喜欢新的、豪华的东西,大破大立、大拆大建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改造旧建筑,有些领导觉得太麻烦,花钱又多,还不如搞新建筑。”少数老建筑之所以幸免于难,是因其“文物”的身份才得以保存和修缮。“拆一次就创造了GDP,再盖一次又创造了GDP。”这是网友们惯用的说法。记者了解到,在国内许多城市的中心城区,旧城改造需要政府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精力,相比之下,出让土地、让开发商主导拆迁重建则更经济、更有利。其实,如果让建筑“自然老去”直至“自然死亡”,也许不止30年、50年。范围内,都有老建筑经过加固、修整后依然正常使用的例子,如上海外滩老建筑群、武汉大学民国老建筑群、广州沙面的老建筑群、天津的银行街老建筑群。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拆迁风潮”,使众多建筑都变成了“短命鬼”。

遏制“英年早逝”,构建“百年老宅”

关于如何从实质上遏制包括郑州在内的国内建筑的“英年早逝”,构建“百年老宅”,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认为,要首先树立两个方面的理念:一是提高住宅(建筑)使用寿命是的节约;二是要从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维护和拆除再利用全过程和住宅(建筑)全寿命周期综合考虑建筑节能。其次在生产方式上转变,关键是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具体来说,就是以科学规划引领百年住宅,以产业现代化打造百年住宅,以成熟配套技术支撑百年住宅,以组织保障体系服务百年住宅。要切实改变一些地方“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橡皮擦擦,最后能不能实施全靠领导一句话”的做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城市建筑应树立可持续理念。“哪些建筑该拆,哪些不该拆,不应该是一两个人说了算,应该有明确的标准规范。建筑、规划、文物、文化等行业的权威人士,共同论证以决定是否允许拆除某个建筑。对于某些重要建筑的拆迁,甚至可以举行听证会。而我国目前还缺乏这样的模式,仅做到了对挂牌的文物拆迁“一票否决”。还要切实强化城市规划的严肃性,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的执法力度。与此同时,要建立建筑拆除的法定程序,明确拆除条件,切实做到建筑拆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曾5次下达制止令未果 郑州 最“牛”违法建筑被破拆

西安网友曝光"楼挤挤"看买房要远离的几种建筑(图)

惊爆房地产行业建筑成本 看看开发商暴利内幕(图)

惊爆房地产行业建筑成本 看看开发商暴利内幕(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